一切生意的本质都是服务人,电商从爆发期逐渐过渡到高质量增长阶段,消费者需要的是被“宠爱”,而非“套路”。

2024年的618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,讨论却远没有结束。

先是有媒体报道称“某电商女装商家吐槽退货率高达80%”,相关话题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焦点,引发了不少商家的共鸣:“今年夏装退货率都快达到90%了,卖十件退九件已经是常态。”

然后部分商家开始向媒体“控诉”电商平台的“仅退款”和“运费险”模式,认为电商平台的规则过于偏向消费者,被一些“羊毛党”钻了空子,“哭诉”自己快被各种各样“仅退款不退货”的理由逼疯了。

618期间发生的一幕,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国内电商行业的现状:经过25年的市场教育,中国的网购用户数量已经超过8.5亿人,年销售额已经是10万亿元的规模,同时在高度内卷的电商江湖里,处处弥漫着增长见顶的焦虑情绪,出路又在哪里呢?

01.电商“破与立”的密码:服务体系

2024年春节刚过,马云在20年前写的一篇旧帖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。追溯电商在中国的发展史,诞生于1999年的易趣网常常是被缅怀的对象,但让电商这个新物种走进普通人生活的,却是诞生于2003年的淘宝。

为何照搬eBay模式的易趣网“错失良机”,而土生土长的淘宝成了无数网民的网购启蒙?答案也许就藏在马云在帖子里提到的一句话:“坚信一个真正、伟大、杰出的电子商务网站的最大收益者应该是用户,最大的建设者也应该是用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