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多多、抖音、淘宝、京东们的“仅退款”之殇
电商平台的618购物狂欢节背后,隐藏着一场由"仅退款"政策引发的风暴。从京东的跟进到拼多多的自营店铺遭恶意下单,再到商家的无奈与反击,这场流量之争无疑蒙蔽了许多平台的双眼。当商家的怨气、消费者的权益、平台的规则交织在一起,我们不禁要问: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?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"仅退款"政策背后的商业逻辑与社会影响。
第一个几乎是全电商标配“仅退款”的618过去了,随之刮起的一场围绕在商家、平台、消费者之间的风暴,却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从最后一个头部电商平台京东跟进生效“仅退款”政策的去年12月29日,到今年618前夕的168天内,风暴眼就已经在形成。
3月25日,最早于2021年开通仅退款功能的拼多多,上线了自营店铺“多多福利社”,却很快遭到了大量平台内中小商家的恶意下单。这些对拼多多规则烂熟于心的“自己人”,在大规模下单后又申请仅退款,再对官方客服破口大骂示威。一系列操作之下,导致拼多多的自营店铺4小时后火速下架。
商家诉诸于“炸店”的怨气,来自于仅退款服务的推行中,他们认为平台没有一碗水端平,属于刻意讨好消费者,无底线地纵容没有充分证据的仅退款订单生效,甚至吸引到“羊毛党”群体的蜂拥而至,导致店铺经营困难。
2023年的电商大战,各家把最后的一张王牌“价格战”都出尽之后,仅退款成为另一维度上的全新较量。下半年先后开通该功能的抖音电商、淘宝、京东,以及今年1月姗姗来迟的快手电商,都不同程度地吸引到“羊毛党”的侵袭。
一边是各大内容社区里,用户乐此不疲地分享不同电商平台的“薅羊毛”攻略,一边是收不到钱拿不回货的商家,求助平台无门,法律维权不稳,不得已自发形成民间的互助组织,用尽手段发泄怒火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