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过后,志愿填报成为一道难题,为此不少家长甚至一掷千金购买各种课程。如今在AI的加持下,志愿填报这事儿能不能更简单、更便宜一些呢?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分析。

继“考得如何“之后,“志愿报哪”成为近期热议话题。

此前“张雪峰万元志愿填报服务课被疯抢,3小时卖课收获2亿元,甚至连2026年的名额都已售罄”的消息霸屏各大热榜,已经说明这一赛道的用户需求到底有多旺盛。而实际上,该服务对应的是一个接近10亿元的庞大付费市场——数据显示,2024年高考人数已经突破了1300万,达到了1342万,比去年又增加了51万人,是人数最多的一届。

看似是张雪峰凭一己之力将“志愿填报”整个行业的热度带起来了,但其实在冰川下还潜藏着更多掘金多年的入局者:不仅有诸多线下真人志愿辅导公司和机构,还有百度、阿里、腾讯、网易等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大厂下场布局……

而眼下,这门专为应届高考生和家长服务的刚需生意,随着大众关注度的日益提升,已经陷入“借信息差赚取高价”的疑云中。从线上低至几百元甚至部分免费的AI志愿填报服务,到线下报价成千上万元的真人志愿填报咨询课程服务,“人机大战”拉开序幕。

一、张雪峰“平替”更具性价比

在“三分考、七分报”的主流观点影响下,作为应届高考生家长的常宇也不能免俗,不过在对比了线下成千上万元的价格过后,他果断选择了免费的线上AI志愿填报服务。

“最大的体验感受就是提升了筛选效率,以前都是摸着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经验过河,现在多了辅助工具也是科技带来的便利”。常宇是河北人,这次女儿考了545分,在出分后的第一时间他就用上了AI志愿报考服务,“我把数字和排名还有她考试科目输入后有了三个档位,一个是概率高的学校推荐,一个是比较稳的学校推荐,还有一个保底的,然后我们在里面筛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