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最难618的最优解是什么
今年的618即将在结束,不过跟往年不一样的是,预售制取消,头部主播积极性寥寥,平台也选择了不公布数据。价格战之外,618的竞争新风向则是各家电商平台的经营底蕴和生态积累,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消费体验内功竞争。
618接近尾声,人们发现,今年的618跟往年一样,也不太一样。
一样的是,今年的618成交额额各家平台依然选择不对外披露。延续不再公布“大数”的节奏背后,是当电商消费度过莽荒发展期后,数字的膨胀正变得毫无意义。
不一样的是,大促的竞争C位,悄悄从平台交易额转移到更多消费者的小确幸。取消预售、打通满减、各种大额券等多项措施下,各大电商平台都在力争简化流程,不断强调“回归用户”的价值取向。
以天猫为例,明确“用户为先”的大促策略下,5月20日,天猫618开卖首小时,就有28个品牌交易额破亿,216个单品成交额破千万;5月31日,天猫618第二波开卖,截至当晚9点,有185个品牌累计成交额破亿,11个品牌累计成交额破10亿。
这样的上半场成绩单,证明这届简单、直接的618正打动更多消费者。
不过,对于商家,很多利于消费者体验的事情可能并不完全是好事。在今年的618中,电商平台与商家不仅要做到低价,还要保证产品与服务的双重质量保障,以及在活动创新、经营策略上的多维度发力。
毕竟,单纯的低价竞争,从来都是不可持续的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只有同时满足好货、好价、好服务,才真正具有意义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