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主播们曾经以“全网最低价”为卖点,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涌入直播间,但这一现象正在逐渐改变。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和品牌自播的兴起,使得大主播的低价优势不再明显,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对直播带货业态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要说火遍全网的大主播们给用户带来的什么,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的回答会是“性价比”,或者更直白点:低价。

很长一段时间里,“全网最低价”确实是直播间给消费者带来的最大价值。

低价对于主播、商家和平台来说,曾经是三赢局面。李佳琦早期就曾坦言,他之所以能拿到“全网最低价”,是因为商家想快速冲销量,获得平台推广,所以选择用广告费进行价格补贴。

平台也乐见低价带来的客流,主播们冲销量、攒粉丝,都会获得平台更大的推荐权重:“我们只用一天,甚至15分钟就可以帮你卖完三个月的销量,成交速度快、金额高,让产品迅速拥有对应的‘历史权重’。消费者只要搜品类名,这个产品就会排名第一。有历史权重之后,才会有系统推荐,新流量进来,获得更多客户。”

但如今的新情况是,大主播们低价战略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。京东、阿里、拼多多、抖音等电商平台纷纷将“价格力”视为当下的第一要素。在这种情况下,价格成为平台流量分配的核心要素,流量向低价倾斜已成为各平台的默认准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