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今流量宝贵,各个产品、平台为了流量都在相互竞争,以至于各种无底线的功能被开发出来。而且在AI产品上表现更甚。这篇文章,我们和作者一起,分析下AI产品用户入口的设计,看看能领悟些什么。

最近,科技圈有两个产品小新闻。

你看了吗?

一是,微信输入法向AI迈进一步,把之前在小范围测试的“问AI”功能正式推出。你在任何需要打字的地方,比如聊天,只要输入问题,按一个“=”键,就能直接得到AI的回答。

二是,美国open AI这家公司,之前灰度测试的Chat GPT电脑版本也推出了。你只要option+空格键,就能叫出窗口,把问题、图片丢给它,迅速能获取答案。

软件推出电脑版,并不新奇,自从下载了几个AI应用以后,我的工作方式似乎被彻底改变了,不论我按左键还是右键,能呼出来好几个AI。

它们能帮我做什么呢?基于“基础文字应用上”雕花。

比如:找总结、回答问题、找资料、生成图片、甚至做四维导图;说实话,功能我用的并不多,但确实提供了许多可能性。

然而,引起我更大兴趣的是,为什么这些AI产品都在下半年纷纷加强了用户入口的设计?认真研究了一下,觉得对AI的应用场景有更多了解和预见。

01

美国学者、商业顾问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(Clayton Christensen)在《创新者的解答》里提了一个观点。

成功创新要做两件事:一,要让产品足够简单,所有人都能使用;二,提高使用效率。

这句话,在2003年图书刚出版时听上去,肯定感触不大,可站到2024年再听一次,却大有不同;因为在这20多年里,很多互联网大佬按照该标准,做出产品推广策略,每次技术更新都证明观点的准确性。

如果你翻阅过去互联网几十年发展史会发现,书里记载了诸多商业策略和具体故事,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谁控制了入口,谁就能掌握这个世界。

什么是“入口”(gateway )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