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猫管控“向外引流” 商家们什么反应?
近日,天猫明确了“诱导第三方”的相关规则,禁止夹带第三方信息,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实物夹带包裹卡了。对于商家来说,不允许通过商品积累私域了。
日前,天猫公布了《天猫诱导第三方规则解读》,明确了“诱导第三方”的规则定义。根据示例,在天猫内引导消费者添加微信或电话联系、引导跳转到小红书以及通过实物包裹夹带第三方平台信息等做法,均属违规。
根据解读,“诱导第三方”是指在店铺页面、商品页面、推广页面、旺旺、直播、实物包裹等与消费者互动的场景中,发布或推送含有易导致交易风险的第三方商品或信息,如发布社交、导购、团购、促销、购物平台等第三方网站或客户端的名称、LOGO、二维码、超链接、联系账号等信息;或者通过其他方式(如诱导消费者提供电话、微信等第三方联系方式,通过电话、短信等)诱导消费者跳转至第三方网站或客户端;可能产生骚扰消费者、影响消费者交易安全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。
天猫在规则解读中提及了六种违规示例,除了在商品、旺旺相关页面展示微信账号,以及引导用户不经平台直接转账下单外,还包括在店铺中设置引导小红书入口,或在实物包裹中夹带微信二维码引导添加等。
据悉,天猫早在2021年就已经出台《诱导第三方规则及实施细则》,本次的规则变更主要涉及几个方面:
1、细化了违规的具体场景,如新增了诱导消费者提供电话、微信等第三方联系方式,通过电话、线下包裹等方式诱导到第三方网站或客户端等;
2、明确了不同违规等级;
4、调整了违规处罚方式,在原有的处罚方式的基础上新增了支付违约金。
据了解,禁止商家向第三方引流规则几乎已经是电商平台的标配。自2021年起,拼多多、抖音、天猫等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则。
面对天猫对向外引流管控的加强,商家们的感受和反馈却不尽相同。
“和消费者电话沟通是很多品类的必须环节。”有商家指出,规则对重服务场景的品类太不友好,比如全屋定制,需要预先和消费者电话详细沟通,才能开始服务,希望平台制定规则时可以根据品类做差异化处理。
有同样反馈的,还有大件家具、工业品等品类的商家。
而更大范围商家更为关注的是,“再也不能通过商品包裹积累私域了”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