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变迁中,不少公司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线:百度阿里选择了云计算等硬科技,美团滴滴则选择了企业服务的路线。这篇文章,我们尝试来分析一下这样做的原因。

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大变迁中,中国科技巨头们其实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:

一部分如百度、阿里们,选择了云计算、云服务和大模型等硬科技路线。但另一部分如美团、滴滴和携程们却选择在原有的消费路线上,开辟出了一条企业服务之路。

就在最近,以“简”为主题的美团企业版·企业消费全景解决方案发布会在深圳举办。虽然相关的声量并不突出,但这却不妨碍我们看到:美团在B端市场布局仍在稳步推进的关键战略信号。

事实上,不止是美团在搞企业版,滴滴、携程,甚至是此前的饿了么们也都推出过企业版或商旅版,同样剑指企业消费和费控报销!

这也不禁令人越发好奇,为什么美团、滴滴们会选择这条路?从to C向to B转变的美团企业版们,现在究竟走到哪了?背后又是否还隐藏着其他更深刻的战略意义?

一、美团、滴滴企业版:做to B的生意,稳to C的市场

B端服务的最大价值在于“降本增效”

这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,不少企业都渴望实现的一点。也是美团企业版们的根本发展逻辑。

一方面从外部视角来看,和费控报销SaaS们最大的区别在于,美团企业版们既可以从消费前端切入,直接满足复杂多样的,甚至是碎片化的因公消费需求。也能够从后端全面厘清消费成本构成,让企业可以对消费进行主动管控和优化。

比如说美团企业版能够为合作企业员工提供福利用餐、招待团餐等多种用餐方式;滴滴企业版则可以让有因公出行需求的员工,使用企业账号预订和划款,实现无纸化报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