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联网学科快速迭代的今天,"晚学"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,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线,反而在各个平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。从豆瓣的初代网红讨论,到小红书、B站、抖音的全面开花,晚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跨平台、多角度、深互动的互联网现象。本文将探讨晚学为何能够长盛不衰,以及它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和影响。

互联网学科升级换代之快,即使5G冲浪的硬糖君也有点吃力了。

完颜慧德老师的一系列伦理学(lonely)课件还没学完,谢冰夷女士因人设造假又催生出小冰学;明星下场捂嘴引发群众逆反,“如学”成了互联网热门课程;与此同时,种田综艺的嘉宾冲突又被延展为“岛学”供有余力的同学加餐。

好在网红和网红文化各领风骚俩礼拜已是常识,即便跟不上节奏,忍俩礼拜风头也就过去了。但偏偏有一个挑战常识的存在,几乎让硬糖君怀疑是不是自己信息茧房了——那就是晚学!

凭谁问:除了我们这些当年偷偷跟着豆瓣女神学穿搭的互联网老帮菜,到底是谁在让晚学长盛不衰?尤其最近晚晚夫妇开始正经端起直播饭碗,晚学又诞生大量新课件,吸引大量新同学,更走出豆瓣,在小红书、B站、抖音遍地开花。

明明网红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,怎么晚晚女士成名快20年,还能成为被研究解读的对象?那些没经历过“粗眉悬案”和“古堡婚礼”的新网民,怎么就迷上了这种古典学科?对于网红文化共创史上的巅峰之作,let’s学习!

一、全平台晚学,各有侧重

“晚学”大抵诞生于2017年,大本营是豆瓣,也是晚晚作为初代网红梦开始的地方。